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8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211篇
综合类   264篇
化学工业   1979篇
金属工艺   286篇
机械仪表   78篇
建筑科学   72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114篇
轻工业   25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武器工业   18篇
无线电   7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13篇
冶金工业   76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74篇
  2025年   38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石墨毡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强、廉价易得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三维电极材料。为使电极与集流体良好接触,采用高导电碳黑做导电填料、聚偏氟乙烯做粘接剂制备了导电胶,实现了对石墨毡电极与柔性石墨纸集流体的简单可靠粘接。探究了导电胶配比、涂胶量和固化压力条件对石墨毡-集流体粘接试样导电性能和粘结强度的影响。粘接试样的接触电阻相较于靠压紧的无胶试样降低了50%,拉伸剪切强度达到与石墨毡自身强度接近的25.3×10-3 MPa。将胶粘石墨毡电极用于印刷电路板酸性氯化铜蚀刻液的电解再生和铜回收,单槽电压降低了0.08 V。这使得以金属铜计的电解再生和铜回收的比能耗降低了80 kW·h·t-1。  相似文献   
992.
以苯胺、聚丙烯接枝磺化苯乙烯、氧化石墨烯为反应原料,以盐酸为掺杂剂,通过苯胺原位聚合及大分子反应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丙烯接枝磺化苯乙烯/聚苯胺(GO/PP-g-SPS/PANI)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及反应物配比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的影响。分别采用FTIR、XP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分析,并采用SEM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将其添加到PP中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GO/PP-g-SPS/PANI制备最佳配比为质量比mPP-g-SPSmGOmANI=30∶15∶1时,材料体积电阻率最小为120Ω·mm。添加到PP中导电逾渗阈值为0.7%(质量分数),PP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4.5×1010Ω·mm,比纯PP降低了6个数量级,拉伸强度提高了2.8MPa。SEM形貌图表明GO/PP-g-SPS/PANI以GO为骨架表面层状蜂窝结构,聚合物大分子镶嵌在GO片层间,与PP共混物界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压应变对超薄CNT填充的聚丙烯成型取向度回复的影响

李永喆1,吴海宏1,郭子月2,刘春太3,申长雨3

(1. 河南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2.中山大学 数学学院(珠海),珠海 519082;3.郑州大学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2)

创新点说明:

1)超薄注塑成型方式,由于其壁厚小,流动剪切应力大,表面厚度方向从表面到内芯的明显取向结构,这增加了机械性能的各向异性,特别是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型。超薄注射成型的CNT填充聚丙烯(PP)总是沿着流动方向形成强的CNT取向,导致各向异性导电。

2)利用改性热压机加工成型,在大的热应力作用下,轧制方向的变形阻力大于横向变形。样品主要在横向上变形,而不是在轧制方向上延伸。

研究目的:

用改性热压机在不同热压应变条件下加工成型,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这样可改善加速取向结构的回复并可降低导电性的各向异性。

研究方法:

将配置好的CNT-PP添加到设置好温度的转速双螺杆挤出机料斗,让成型后的制品在改进的辊压机中轧制成型。然后通过SEM和2D-WAXD观察轧制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散乱方向;用公式计算CNT的取向度;使用标准的两端直流电阻测量样品的电导率。

结果:

超薄注塑后的CNT-PP经改进的滚压机滚压后导电趋于各向同性,导电稳定性更加良好;经SEM观察后取向结构得到改善。

结论:

在交替载荷作用下,轧制变形过程增加了CNT填充的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并改善了导电性能。

关键词:超薄注塑成型;纳米复合材料;取向度回复;导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涤纶的导电性能,以涤纶长丝纱为基材,采用基于苯胺原位聚合的连续导电方法,制备涤纶/聚苯胺(PET/PANI)复合导电纱。探讨了导电处理工艺氧化剂浓度、处理掺杂酸和苯胺的浓度及处理速度对导电纱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与分析了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导电处理后,PET纱线表面及内部包覆并填充了导电态PANI;反应液浓度及处理速度对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电导率有较大影响,制得的导电纱电导率最高可达1.5 S/cm以上;PANI的存在降低了PET的热稳定性;相比PET纱,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小幅增长,但初始模量却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995.
    
Copper nanoparticles-decorated polyaniline-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 that can serve as noble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hydrazine oxidation reaction (HzOR) is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ynthetic route. The material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HzOR with low overpotential and high current density. The material also remains stable during the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for long time. Its goo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makes this material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noble metal-based catalysts (e.g., Pt)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HzOR-based fuel cells.
  相似文献   
996.
夏艺萌  吴帅  谭丰  李卫  魏清茂  闵春刚  杨喜昆 《材料导报》2018,32(3):362-367, 372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苯胺聚合过程中分别加入钴(Co)为Co2+而阴离子基团为(C2H3O2)22-、Cl22-、(NO3)22-、SO42-及C2O42-的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草酸钴等钴盐,合成出不同聚苯胺-钴(PANI-Co)配位聚合物。然后将PANI-Co聚合物作为前驱体在N2气氛中900℃热处理,制备出氮掺杂的Co-N-C碳基催化剂。采用SEM、XRD、XPS、Raman等手段分析Co-N-C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及化学价态,并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Co-N-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盐的阴离子基团对Co-N-C催化剂的形貌影响不大,但对Co-N-C催化剂中表面化学组成及含量、碳结构、石墨化程度以及Co的价态影响较大,并且Co盐的阴离子基团会影响Co-N-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其氧还原(ORR)活性按照(C2H3O2)22-Cl22-(NO3)22-SO42-C2O42-顺序降低。含(C2H3O2)22-和Cl22-阴离子的钴盐制备的Co-N-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ORR活性,这可能源于其较高含量的石墨氮和吡啶氮。  相似文献   
997.
郭齐香  谢强  刘威  李实  张磊  陈厚和 《材料导报》2018,32(Z1):133-136
为研究制备纳米银-聚吡咯(Ag-PPy)导电复合薄膜的最佳聚合工艺,分别采用静置、超声和磁力搅拌三种聚合工艺制备了纳米银-聚吡咯导电复合薄膜。用四探针法测量了复合薄膜的表面电阻值,用三维视频显微镜(3-DVM)观测其表面形貌并测定了膜层的厚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膜层物质的晶型。结果表明:采用频率为25kHz、功率为70 W的超声工艺制备的Ag-PPy导电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在该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纳米银粒子在聚吡咯中分布连续且均匀,表面电阻值可达到0.68kΩ,复合物粒子在基体上沉积的厚度为56.28μm,沉积速率为8.67mg·cm-2·h-1。  相似文献   
998.
杜言莉  王欢  龚伟  陶斐 《包装工程》2018,39(21):72-79
目的 从氮化硼的表面改性、取向结构、形态含量以及杂化填料等4个方面介绍氮化硼填充导热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进展,为导热聚合物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微/纳氮化硼的产业化制备方法以及产品性能,并介绍微/纳氮化硼填料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影响的研究情况。结论 氮化硼各方面均具有优异的性能,可用于制备填充型高导热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99.
王丽  王哲  宁国艳  沈玉林  王喜明 《材料导报》2018,32(13):2320-2328
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严重的电磁效应,产生的累积热效应及振动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非介质条件下自由传播的电磁波易引起信息泄露及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屏蔽材料可以减轻或消除电磁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但传统的电磁屏蔽材料存在生产过程繁琐、二次污染严重、屏蔽机理单一等弊端。宏观上,木材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材料,天然可再生,能够固定碳元素,易加工成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隔热保温、吸音隔声之功能。同时,木材还具有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环境协调性良好、强重比较高等独特的应用优势。微观上,木材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结构,其天然的骨架形态可作为其他材料的基质模板,多孔通道表面富含大量的活性位点(碳自由基、游离性羟基、羰基、羧基等基团),可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改性。但是作为材料,木材是一种易于干缩、湿胀、变形、腐朽的各向异性绝缘材料,这些性质致使其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应用领域局限性强。众多学者将木材作为一种模板基质以各种形式与导电材料结合,赋予其电磁屏蔽能力并弱化其缺陷,获得功能性的复合型结构材料——木基导电复合材料。木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涂层法、填充法、炭化结晶法及纳米材料复合法。涂层法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溅射等手段将不同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与木材表面紧密结合的处理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表面电阻率高、结合机理较为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但进行涂层前需预先对木材表面进行敏化、除油、活化等工艺处理,且复合材料的镀层易脱落,表面反射易引起二次污染。填充法是将金属网、金属纤维、导电胶、金属络合物、导电聚合物与木质单元叠层、混合的方法,存在导电成分分布不均、电导率较低、屏带窄等缺点。炭化结晶法是在无氧(氮气保护)的状态下将木材烧制成多孔性材料,并灌注金属类导电材料的方法,此种方法的生产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且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也较低。纳米材料复合法是将木质单元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纳米化后与导电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掺杂等方法进行复合,存在导电成分易凝聚、涉及频带窄且屏蔽效能值较低等问题。木基导电复合材料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为高吸收、屏带宽、附有其他活性功能基团的绿色可再生新型复合材料。基于以上内容,本文以木质材料天然的三维立体、多孔通道,富含活性官能团羟基、羧基的特性为基础,结合不同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形成机制、现有制备方法、电磁屏蔽机理及导电性的性能评价与表征技术,并阐述了复合材料在防静电、电磁屏蔽、光电及医学等领域的功能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火药气体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电离形成热等离子体,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针对高温火药气体对武器身管产生热烧蚀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磁控等离子体降低身管内膛表面温度的方法。运用磁流体描述法构建高温导电气体在圆筒结构中的湍流耗散模型,研究了不同磁场方向对导电气体黏性效应及腔体壁面温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试了同轴磁场对导电气体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磁场,可以有效地降低导电气体的湍流动能和湍流黏度,削弱其传热能力,并且流动分布出现各向异性特征,沿磁场方向的湍流动能和湍流黏度要低于垂直磁场方向;施加同轴磁场可以限制带电粒子的径向扩散,减少导电气体对圆筒壁面的传热量,从而降低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